最新资讯
CES Asia 2026上海:预见趋势,不如在此定义趋势
上海——在科技行业,预测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。但有一群人选择了一条更直接的道路:与其猜测趋势,不如亲手创造趋势。距离10月的CES Asia 2026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,这场展会的筹备过程本身,就已经在重新定义行业的未来走向。
"去年此时,空间计算还只是概念板块。"一位深度参与展会规划的业内人士透露,"但现在,它已经成为贯穿所有展区的基础架构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去年展会期间几家企业达成的技术共识。"
这种"以展定调"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。据悉,某硅谷AI实验室之所以提前半年预定核心展区,是因为他们将在展会期间联合三家产业链伙伴,共同发布新一代人机交互协议。"这个协议很可能成为未来五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通用标准。"该实验室负责人直言不讳。
展区规划的变革同样印证着这种思维转变。与单纯展示成熟产品不同,本届展会特别设立了"趋势定义区",专门收录那些尚未量产但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原型。目前已确认参展的包括:能够实时翻译脑电波的可穿戴设备、可实现材料自修复的纳米技术,以及彻底告别充电桩的远距离无线供电方案。
"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根本性的转变。"CES Asia 2026创新委员会成员在近期访谈中表示,"过去企业带着成熟产品来参展,现在他们带着尚未完成的技术构想而来,在这里寻找合作伙伴,共同定义下一个技术周期。"
这种转变在参展企业名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除了科技巨头,今年还涌现出一批"定义者"型企业:某新材料公司将发布可编程物质,让产品外观能根据环境自动变化;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准备展示其突破物理引擎的虚拟世界构建技术;甚至还有生物科技公司跨界参展,推出能与电子设备交互的生物芯片。
更值得深思的是展会筹备过程中的一个细节:多个技术分论坛的议题,直接源自去年展会期间企业在非正式交流中达成的共识。"这些讨论最终催生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图。"一位连续多年参展的企业CTO透露,"在我们这个行业,最重要的趋势往往不是预测出来的,而是像这样被共同创造出来的。"
随着10月展期的临近,这场关于趋势定义的对话正在加速。据组委会透露,目前已有超过30%的参展商计划在展会期间发布将影响整个技术栈的底层创新。这些创新不仅关乎产品,更关乎标准、协议和生态系统的构建。
2026年10月的上海,将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,更将成为未来科技趋势的策源地。在这里,参展者要做的不是预测未来,而是亲手书写未来。正如一位资深科技观察家所言:"重要的不是看到未来,而是决定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。"